【日本全國】日本的街道景觀背後的秘密
2019.11.03AKIHIKO
以下文章將彙整幾個日本街道與台灣不一樣的地方,下次來日本時也能順便注意一下,或許能更容易發現台灣與日本的不同。
日台市容大不同① 常備【室外樓梯】的日本大樓
反之,日本在氣候上全年的下雨日與颱風天不如台灣多,室內樓梯就不這麼普遍;加上日本在經濟高峰期,大量建造集合住宅,【室外樓梯】透過走廊連結,能壓低整體建築造價並增加內部空間利用率;【室外樓梯】基本上不需要另外蓋牆或窗戶,能有較佳採光也降低公共區域的設備經費。而這些在外觀上相當顯眼的【室外樓梯】,也是建築師的設計重點,也就常常能看到不少特別的【室外樓梯】設計。
雖然電梯早已普遍流行,但這些有著【室外樓梯】的住宅,對戶外相對開放,因此讓人有不安全的印象,或是因整體造價較為便宜、居住者素質參差不齊的疑慮,因此近幾年採用室內梯、較注重隱私的公寓大廈也開始增加。相對這些採用室內梯的大廈也因整體造價提升,而給一般人有高級住宅的印象。
日台市容大不同② 同一規範下整齊卻又各有特色的日本建築
話雖如此,但在日本其實也能發現奇形怪狀的房子。尤其在都會區以東京都為例,東京並不常下雪,卻經常能夠看到在小小一塊地冒出有著斜屋頂、形狀特異的房子,這並非是屋主喜好,而是這些房子為了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之中,於法律規範容許範圍內讓土地及容積能有最大發揮,才會產生為了利用斜屋頂將空間騰出、不影響鄰房日照採光的特殊設計。
日台市容大不同③ 少有路邊停車、提供行人優質步行空間
登記時的車庫若與實際上頻繁停車的地點不同,可能會觸犯日本【車庫飛ばし】的刑法法規,最重者甚至可判拘役。
因此在日本地稠人狹的都會區,想要買車開車可不是這麼容易。即便有了車位,出門在外停車也是一個問題。一方面是因為路邊停車空間相當少,理由是在現代都市計畫規劃得相當早的日本,一般道路基本上以人行道優先,若不是超過雙向車道寬度的道路,基本上看不到路邊停車格;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守法觀念較深植人心,多數人不會隨意在路邊停車造成行人困擾,而這也是提供行人優質步行空間主要原因。
日台市容大不同④ 街道上仍可看到許多電線桿
而造成這種狀況的理由,是因為日本不像台灣每年受到颱風直接侵襲的程度遠高於日本,因此台灣為了避免風災可能造成停電風險和修復困難,不少街道的電纜都已地下化。例如台灣的首都台北市,電纜地下化甚至高達90%以上,因此在台灣街道上較常見的反而是變電箱而不是電線桿。
日本政府並非不希望早日推行電纜地下化,但礙於日本地震頻率高、震後修復不易,加上都會區的地下,早已是各種水電瓦斯設備管線和電車鐵軌滿佈,從設計到施工的所需經費和時間相對也較長,因此進展速度頗為緩慢。
結語
透過比對探討這些相似中的不同處,可以讓我們更瞭解彼此的文化,也是旅行之中最大的意義。